close

 

 

400ur9.jpg 

觀察「我」「我所」如何產生

阿姜蘇美多 著

釋自霽 譯

在這一刻,事物的本來面目是什麼? 

你的身體正在坐著,不是嗎? 

你能感覺到事物—

愉悅的、痛苦的、熱的、冷的或任何感覺,

這就是事物的真實面貌。

裡面沒有「我」,我們也不去創造一個我。

若把注意力放到事物的本來面目上,

我們就能看到當「我」及「我的」產生時,

我們接下來的動作是些什麼~

我想到什麼,我感覺到什麼、我想要什麼、 

我不想要什麼、我喜歡什麼、我不喜歡什麼, 

或者我們能覺察自己如何在自己的心中 

創造出對他人的觀點—「我見」,我對你的看法。 

因為在心中製造很多他人的我相,我吃了不少苦, 

並非真的有人虐待我, 

而是過去我對自己或別人製造了一堆圖案~

畏懼他人的看法、妒嫉、羨慕、貪婪、佔有。 

對他人,我也曾有偏見和觀點, 

我認為他們真正的德性是什麼; 

以及我對他們真實意圖的懷疑。

對自己、對他人、對父母以及對自己最親的人,

我們都勾畫出一些圖案,

於是苦就從這些創造出的圖案中產生出來。

佛陀說:「一切眾生平等這個見是個妄想

「我比別人優越,是個妄想。」

「我不如人,是個妄想。」

「我是」也是個妄想~如果它建立在無明的基礎之上的話。

但如果智慧現前,「我是」就只是世間層面的真實。

正如同我們說「我餓了」或「我是蘇美多

比丘」的意思一樣~並非指一個人。

無明行,行識,識名色,名色六入,

六入觸、受,受愛,受與愛連接上了。

你會發現一旦陷入「我見」「自我」的執著,

接著而來的會是愛、取,與有的運作。

當無明現前時,你就不由自己地陷在這個模式中走不出來。

因為無明影響每一件事~~

意識、感官、感官的對象以及感受。

於是貪愛便生起了—「我要某個東西」、

「我要快樂」、「我要變成什麼」、

「我要除掉什麼」—這個「我要」。

全文詳閱:香光莊嚴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792847v5jhdh6oz1.gif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G66555 的頭像
    GG66555

    ξ 花開見佛 ξ ゛

    GG665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